好的一方面,与传统的区分不良品和合格品的判断检验相比,统计质量控制这种新的具有先驱作用的信息检验法,使降低不良率成为可能,这是相当显著的进步。此外,统计质量控制所使用的统计方法也有着巨大的价值。在规划阶段,运用了统计学的分析技术如试验性计划法可以分析出不同生产条件下操作的差异程度,这是建立标准的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的极大进步。我们还应该意识到统计学在抽样检验中决定样本的大小、确定控制范围以及发现异常方面是十分高效的。
有利必有弊,统计质量控制的第一个缺点就是它使得许多人都迷信“如果不使用统计学,就不算是质量控制”,直到今天,仍然有部分人还患有这种迷信所造成的后遗症。这些人认为不画控制图就不能称为质量控制、抽样检验是采用了统计学,因而更加肯定是合理的,这些观点使得他们看不到这种新型的检验方法并不能让提高产品质量的方法更加合理。我认为这些人对统计学这一学科的信心有点太过了。
另外,统计质量控制法这一信息检验法的先进概念被统计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导致人们不再重视旨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全检法或提高采取纠正措施的速度。统计学这种学科仅由少数学者和一些对数学有较高造诣的注重理论研究的工程师们所掌握。而注重实践的工程师或一线的管理人员,尤其是车间的领班、拉长们,这些产品质量的直接负责人,几乎对数学都是一窍不通。我经常听到车间的领班和拉长们报怨说,只要一听到“质量控制”,他们的头就大了。实际上在日本,质量控制通常是由那些没有在车间工作过的受过高等教育的部分理论家所研究,他们的目标是建立能实现零缺陷的质量控制系统,而这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约在 1965 年,我去名古屋时,T 银行的Eguchi 行长来此度假,我听他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大概30 年前,我们银行的一位主管辞职开办了自己的公司,这位主管有位很有出息的儿子,他异常聪明,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N 大学。
他在Y 汽车集团工作了10 年后,这位主管把他的儿子弄到自己开办的公司中帮忙。几年之后,他就被提拔为常务董事,生产的所有事务都由他负责。4 年前,这家伙开始大量使用质量控制方法,他从大学或其它学术机构请了很多的顾问,从早到晚,他开口闭口就是要控制这个的质量,控制那个的质量。没多久,整个公司就不受控制,关门大吉了。质量控制本身是好的,但是走向极端就不好了。
我想他的问题在于只会采用一些表面的理论性的措施进行质量控制,并不明白真正的质量控制是干什么的。我经常提醒我们的技术工程师要提防这种虚假的质量控制。”
这位不幸的年轻人给我上了一堂课,由于他没有认识清楚质量控制的真正意义所在,被统计学的假象所迷惑,最终落了个惨淡的下场。